人類為什么要探索太空?有十大理由
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么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伊戈爾 切卡林/格蒂圖片
早在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之際,就有人預測,到21世紀初期,太空旅行會成為人類的日常,屆時我們可以去參觀太陽系的行星,還有可能參加星際大冒險。
可惜,這一設想尚未實現。事實上,已經有人提出質疑:我們還有必要去太空旅行嗎?登月還不滿足嗎?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
但是那些致力于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里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
10. 為小行星的毀滅性撞擊提供庇護
我們的星球大概每一萬年都有可能遭遇一次小行星撞擊。難道我們不應該提前準備好嗎?安杰伊 沃杰茨斯基/格蒂圖片
如果不想走上恐龍滅絕的老路,就需要保護我們避免被小行星撞擊而毀滅。據NASA研究,基本上每隔10000年,就會有一顆足球場大的巖石或鐵石小行星撞擊地球表面并引起巨浪,足以淹沒全球沿海地區。
然而真正的猛獸-大約100米寬(109碼)甚至更大的小行星-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害怕的。這種撞擊會釋放出充斥著滾燙巖石碎片的大火風暴以及遮天蔽日的煙塵,掃平森林田野,人類和其他生物由于饑餓而慢慢死去。一個資金充沛計劃合理的太空計劃,能夠讓我們提前很長一段時間發現危險物體靠近地球,然后發射航空器使其在該天體上安裝并引發核爆炸,以中斷或改變該天體的撞擊路線。[來源: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SS(英國海軍科學部)]
9.太空探索會帶來更多偉大的發明
太空毯,一個迅速幫人們暖和起來的物品,由NASA的科學家發明。彼得 穆勒/格蒂圖片
最初為美國空間計劃列出了一個長長的由小零碎,材料和進程組成的清單,后來發現了其他可以在地球上的應用-這些東西太多了,NASA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是用來重新調整這些太空科技產品的用途。像我們都知道凍干食品,但實際上還有很多東西。舉個例子,在上世紀六十年代,NASA的科學家研發出了一款含有金屬反射劑的塑料涂料。 如果把它用在毯子里,毯子會將使用者80%的體溫反射回其自身-這可以讓事故受害者以及馬拉松運動員賽后保持體溫。
另一項默默無聞的創新技術是鎳鈦諾,一種柔韌有彈性的合金,原本設計用來保證衛星在折入火箭后可以重新恢復打開。如今,牙醫用它做成的工具來給患者做牙齒矯正器。
8.有益于人類健康
人體軀干模型,在國際空間站上(2001年),測量輻射對人體器官的影響,使用類似于在地球上訓練放射科醫生的軀干。格蒂圖片 由NASA提供
僅國際空間站就為地球產生了數十項醫學創新成果,例如使藥物直接指向腫瘤的治療癌癥的方法;便于護士操縱超聲波并將結果傳遞給數公里外的醫生的配件;以及可以在核磁共振儀內進行精密手術的機械臂。
NASA的科學家們致力于避免宇航員們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同樣也在幫助制藥公司測試普羅利亞的效果,這是幫助上年紀的人治療骨質疏松的一種藥。在太空中進行測試更加簡單,宇航員在太空中每個月會流失大約1.5%的骨質,而地球上上年紀的女性要每年才能流失1.5%的骨質才會達到骨質疏松。
7.勵志的太空探索
天體物理學家尼爾·戴格拉斯·泰森說過,太空探索讓人們對科學及相關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湯瑪森 博徳/電信圖片/格蒂
如果想創造一個我們的孩子渴望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而非節目主持人,說唱歌手或華爾街金融巨頭,坐擁商業帝國的世界,鍛煉并啟發他們是關鍵。
作為天文學家,電視《宇宙》的作者和主持人,尼爾·戴格拉斯·泰森告訴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我會站在八年級的學生面前,問他們誰想成為一位航天工程師,可以設計出一架比你父母乘坐的飛機節能20%的飛機?這么問完通常有如石沉大海平靜無波。但是如果我問他們誰想成為一位航天工程師,設計一架可以在火星稀薄大氣層飛行的飛機?班里最棒的學生就會成為我的追隨者?!?/span>
6.國家安全與之息息相關
2011年5月23日,奮進號的最后一次任務期間,國際空間站和對接的奮進號航天飛機在地球軌道上飛行。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向另一個國家發射太空武器的?保羅 內斯伯里-ESA/NASA 格蒂圖片
美國需要偵測并阻止敵國或恐怖組織部署太空武器或襲擊他們的導航、通信以及監視衛星。而當美國和其他像俄羅斯和中國這些1967年《外太空條約》締約國中的實力大國,一旦看到空間中蘊含的巨大利益,條約中禁止各國掌握太空主權的規定將變成一紙空文。
即使已有眾多太空探索項目私有化,美國仍想要確保他們的公司可以去月球或其他行星采礦而不必擔心闖入者會篡奪其主權或竊取其產出[來源:Minter]。因此,通過NASA的太空能力支援外交至關重要,在必要之時,可以將其轉化為軍事力量。
5. 我們需要來自太空的純凈資源
火星上的妮莉槽溝地帶由火星探索任務攜帶的歐米伽光譜儀探測發現,是火星上最大的粘土礦之一。宇宙歷史檔案/由格蒂圖片提供。(妮莉槽溝被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列衛漫游者探測器在2011年的備用登陸點)
宇宙中含有金、銀、鉑及其他稀有物質。 一家預計在行星上采礦的私營企業成為了關注的焦點,但是太空礦工不必到那么遠的地方去尋找財富。
比如說月球,可能含有大量的氦-3資源(主要用于核磁共振以及為核能提供清潔燃料),由于地球上的氦-3日漸稀少,它的價格已經被抬到每升5000美元。人們還相信月球上可能有很多地球上十分稀少的如銪、鉭等在電子器件、太陽能電池板等其他高級精密儀器上有大量需求的元素。
來源:奧萊特
4. 世界各國可以和平共事
來自不同國家的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聚餐,2001年英國大百科全書/UIG/格蒂圖片
早些時候,我們提到過關于太空國際沖突的一些不詳的觀點。其實也未必會變成那個樣子,國際空間站的多國合作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美國的太空項目也會允許其他大大小小的國家參與進來,一起為太空探索努力。
一份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在2006年 發表的文件,由在華盛頓的專家組完成,其中指出了國際合作的各種益處。其中一點包括了均攤高額成本,另一點是,國際合作可以讓像美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之間建立更加強大的外交關系,并為雙方帶來新的工作機會。[來源: Broniatowski et al.]
3. 可以解決真正的終極問題
2010年世界科學大會在曼哈頓的巴特利公園揭幕了一座舉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雕塑
查爾斯 莫斯托勒/ 巴克洛夫特 / 格蒂圖片
2013年,一項芬頓郵報的投票結果表明,有大約一半的美國人相信宇宙中存在著其他生命。這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外星人已經造訪過我們的地球。[來源: Swanson]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從地球向太空中發出的所有試圖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系的信號都無功而返,也有可能地球上空的大氣層干擾了信號的傳遞。所以外星文明研究人員急切地想要將更多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送入太空軌道。一顆預計在2018年發射的衛星將研究太陽系外的遙遠星球的大氣層是否存在有生命的化學特征。[來源: Kramer] 這只是開始,會有更加積極的太空探索去尋找外星人存在的線索,最終這也許會幫助我們回答那個終極問題:宇宙中是否有我們的同伴。
2. 人類要充滿探索精神
NASA前行政長官邁克爾·格里芬說過,我們之中有誰不知道看見某物的奇跡,神秘,敬畏和魔力。。。前所未見?尼古拉斯 卡莫/法新社/格蒂圖片
我們的祖先從東非散布至世界各地,從那時起,就從未停止過遷徙。地球上的領土已經被我們瓜分殆盡,想要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就得尋找新的去處-無論是去月球來個短途旅游,還是花上幾代人的時間去星際遨游。
在2007年的一場演說中,NASA前行政長官邁克爾·格里芬將太空探索的“合理的理由”和“真實的理由”做了個區分。合理的理由可能會寫成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而真實的理由則包括好奇心,競爭力和建立豐碑。
“我們之中有誰不知道看見某物 奇跡,神秘,敬畏和魔力,哪怕是在電視上也前所未見,這種經驗是太空機器人任務帶給我們的?”格里芬還補充道:“當我們是依照真正的理由去做事而不是根據合理的理由去做事的時候,我們就會創造出最大的成就?!?/span>
1. 我們可能需要向太空殖民以延續種族
電影《紅色星球》,2000年上映。一隊宇航員去火星考察那里是否適合人類居住。弗蘭克 康納/華納兄弟/新聞人物
目前,我們已經有能力將衛星發射到太空中,來幫助我們控制并對抗森林大火、原油泄露、適宜人類飲用的蓄水層的衰竭等這些來自地球的生存壓力。[來源: Fowler]
然而急速增長的人口,永無止境的貪欲,無視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嚴重后果都已經對我們的星球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根據2012年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多數科學家估算地球的容載量是80-160億人口-目前我們的人口已經超過了70億[來源: UNEP]一些未來學家由此推論我們應當盡快為太空殖民做好準備。你的生活-或者你的子孫后代-可能都要依賴于此。
作者有話說:太空探索-與你息息相關的十大理由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我還是個孩子,那時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還相信,終有一日,我們能夠飛向太空去大冒險。我不能說現在我已經不再做這樣的夢了,但我依然記得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時候,英國的鄉村歌手比利·布拉格曾經錄過一首歌,與我產生了奇妙的共鳴。在《太空競賽結束了》,布拉格唱到了孩提時代凝視著月亮,夢想夜晚在寧靜之海上漫步。
幾十年后,他和他的小兒子凝望著同一片天空,他兒子問他:“為什么他們要離開?”布拉格嘆息,“太空競賽早已終結,我卻無法控制自己去想我們已經無處可去了?!北M管歌詞十分優美,但我仍要帶著敬意表示對他最后的這個觀點的不認同。我會繼續相信人類終將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這也是我們的必行之路。
作者: PATRICK J. KIGER
FY: ISHUCA·柳
- 人類為什么要探索太空?有十大理由2022-04-24 22:25:14
- 3D打印品牌創想三維“太空機器人”項目發布會巴西盛大召開2022-04-24 22:25:14
- 以太空科技打造“國貨之光”,美素將進入中國空間站2022-04-24 22:25:14
- 搜索宇宙奧秘 分享中國印記 -- “太空搜索”正式上線2022-04-24 22:25:14
- 希爾頓逸林標志性巧克力曲奇駛向國際空間站,為太空帶去暖心美味2022-04-24 22:25:14